雙十一購物狂歡節(以下簡稱“雙十一”)作為消費領域的現象級年度大事件,是屬于所有消費者、品牌、平臺、商家的一場消費盛典,同時也是分析消費行為、洞察消費趨勢的重要參考。
高邇大學生研究院聯合問卷網、spsspro在線數據分析平臺,圍繞2022年大學生雙十一消費行為、消費需求、消費觀念、消費趨勢、購買決策等方面進行分析。
也期望引導企業、品牌和大眾,由過度關注雙十一消費數據增長,轉向更多關注消費趨勢變化。
本次調研共計調研11058名大學生,調研范圍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,涵蓋全國各線級城市。針對大學生群體雙十一消費意愿和行為,做全方位趨勢洞察。從而幫助品牌方了解年輕人消費趨勢,洞察新的營銷思路。

·?大學生集中的一線和新一線城市,超五分之一月消費達3000-5000元甚至5000元以上
據本次調查統計,66.45%的大學生月份消費在1000-3000元之間。在大學生集中的一線和新一線城市,月平均消費2000元以上的大學生占比超過50%,其中20%月平均消費達到3000-5000元,甚至5000元以上。
作為互聯網和電商潮流下成長起來的新生代,大學生對于線上購物的接受度比普通人群要高,大多數人的線上購物占比都超過6成,甚至更高。
?·?大學生提前備戰“雙十一”,購物更有計劃性
針對雙十一購物,73.27%的大學生會考慮在雙十一期間購物,其中絕大多數大學生會提前一星期準備要買的東西,另有27.27%大學生會提前一個月做準備。
今年雙十一期間,計劃購買商品數在6-10個之間的大學生占比最多,大部分人能收到10個左右包裹,甚至有7.64%的人能收到20個以上包裹,可謂“收包裹收到手軟”。
?·?做更好的自己,超8成大學生為自己消費
不同于成家立業的中年人,會將更多消費需求向家庭及父母傾斜。大學生的消費主要是為滿足自身生活、社交、自我提升等需求。有81.64%的大學生選擇為自己過雙十一。
作為雙十一的發源地,淘寶系平臺依舊是雙十一大學生購買商品的主陣地。除淘寶外,雙十一期間選擇在拼多多上購物的大學生也超過50%,拼多多在年輕群體中異軍突起,值得品牌深思。
?·?降預算不降品質,這屆年輕人開始追求“質價比”
影響雙十一期間大學生下單的主要因素分別為性價比高、優惠力度大和質量好,且價格和質量兩個因素同等重要。這屆年輕人大多數人開始追求“質價比”,降消費但不降品質。不會為了價格犧牲品質,但也不會為了品質盲目下單。即把更多心思放在“如何以更少的支出,獲得更舒適的體驗”上,不盲目追隨既定的消費規則,有自己獨特的消費觀。
·?雙十一吸引力在下降,年輕人過節只為湊熱鬧
年輕人購物渠道選擇的增多,電商平臺節慶活動的泛濫,讓年輕人對雙十一的期待變得更加理性,有合適的就買,沒有合適的就不買,決策權完全把控在自己手上。覺得雙十一吸引大的大學生占比僅為3成,另外3成覺得吸引力一般,另外還有15%大學生認為雙十一購物就為湊個熱鬧。
#06 購買決策洞察:
·?薅羊毛是門技術活,超過75%大學生會使用第三方比價軟件
超過80%的大學生會在下單前進行比價,近半數大學生經常進行比價。絕大多數大學生手機里都安裝有不止一個購物軟件。同時隨著購物平臺垂直化、細分化,在品牌產品不能實現差異化、個性化的情況下,這種趨勢只會越來越明顯。
比價是門“技術活”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薅到羊毛,比價軟件對于年輕人來說已經不是什么秘密。在進行比價時,超過75%大學生會使用第三方比價軟件。